不一樣的羅漢圖

收藏資訊 / 2021-06-15 13:58

自宋代以來,文化繁榮,藝術創作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興盛和多元,羅漢像的創作也非常豐富。隨著經濟日漸發達,文人藝術興起,此時面世的羅漢像也與之前大有不同,不在僅僅縛於宗教意義之中,而是在表現上更加自由生動,更富於世俗的美感與趣味。

元代十六羅漢圖【局部】

宋代的羅漢像大概分為兩種類型:一種是延續了前輩的創作傳統,畫風古樸,脫離世相;另一種則更加靠近時事凡相,畫法寫實,畫風溫和。前者因為沿襲自五代“禪月大師”貫休筆法風格,因而被稱作“禪月式”羅漢華;後者為北宋畫家龍眠居士李公麟所創,所以這一風格的羅漢畫便被稱為“龍眠式”。相對而言,傳統的“禪月式”羅漢畫創作更多,也更加普及,而“龍眠式”羅漢畫迄今並無李公麟真跡傳世,因此後市已無法窺見其真貌,只有一些後代摹本供人追溯。從李公麟本人畫風和後世諸多摹本、仿本可知,“龍眠式”羅漢畫應以白描水墨呈現,更具文人意趣和當時所推崇的禪宗風尚。

傳宋代李公麟十二羅漢圖【局部】

宋代山花羅漢像的畫家很多,一些畫家的繪畫題材很隨意,偶有涉獵羅漢畫;也有像前輩一樣專門從事宗教題材創作的畫家。事實上,他們所畫的羅漢畫在畫法、風格上並無明顯差別。相對而言,當然是多門類皆擅長的大畫家的作品更容易流傳下來,例如南宋畫家劉松年、李嵩等院體畫家。劉松年山水、人物兼精,因侍奉宮廷,即便是羅漢創作也會佔有宮廷氣質。

元代趙孟頫紅衣羅漢【局部】

元代繪畫承襲自宋代,羅漢像也基本沿襲兩宋傳統,但畫面內容更加豐富多樣。不僅羅漢本人的形象更加平實,表情更豐富,連畫面背景也增添了許多故事性。
無論文人還是畫師、宮廷還是民間,宋元人對羅漢的熱情大大增長、不同風格、品味的羅漢像也逐漸湧現。作為佛教藝術中一個極小的分支,羅漢像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地位。

明代吳彬十六羅漢圖【局部】

清莊豫德摹貫休補盧楞伽十八應真第三尊者